发布日期:2023-09-15 16:03 点击次数:113
【字词新话】
“泪目”在2019年的言语生涯中使用频率非常高,额外是国庆那几天。与其他热词不同,“泪目”出现的文本位置,推崇出一边倒的倾向,那即是成为题场所一部分。如:
(1)泪目!这两场雠校,穿越70年(东谈主民日报客户端)
(2)当音乐响起时,泪目!#雠校散场后战旗送战车#(央视新闻微博)
(3)泪目!不雅看雠校式,94岁退伍老兵屏幕前三次敬礼(北京日报客户端)
“泪目”最早以个东谈主化、个性化的抒发特色出咫尺泰斗媒体,是在2016年《东谈主民日报》刊发的《传统文化呼叫“当代再会”》一文中,“网友的弹幕纷繁惊羡,‘看到这里尽然泪目’‘表白修文物的男神女神’‘致意中汉文化’。”
《东谈主民日报》看成中央党报,话语体系一向严肃、持重,当其刊载著述出现“泪目”时,证明这一新兴抒发方式,照旧领非凡量弥漫大的罗致者和使用者。固然,这里的“泪目”所以引述身份出现的,是网友弹幕中的一种即兴抒发,也标明“泪目”最早兴起于年青东谈主并从他们中间蔓延、蔓延开来。
传统纸媒不错看成新兴语词传播进度和援救广度的标尺,以其为锤真金不怕火对象粗略发现,2016年以后,“泪目”已不再局限于年青网友的个东谈主化抒发,成为新闻报谈尤其是新闻标题的一部分,参与了文本的构建。如:
(4)为何这旋律一响起就让东谈主泪目(《郑州日报》)
(5)一群巷子老东谈主执行出演,重现5位老东谈主的“泪目”东谈主生(《南边都市报》)
(6)泪目期间,谁欠谁的拥抱(《贵州都市报》)
(7)一别九载 泪目相认(《华西都市报》)
临时“创造”
从词形上看,“泪目”古已有之。较早的用例是韩愈的《南山诗》,“时天晦大雪,泪目苦蒙瞀”,根由是“含泪的眼睛”,名词性身分。此外,“泪目”也有谓词性用法,如“尽以伤心,潸然泪目”,这里是“眼里陨涕”的根由,与常和“潸然”搭配的“泪下”差未几。
跟“泪目”在词义、词素、词形和结构上都接近的,是“泪眼”。这个词用得宽泛,最典型的是欧阳修《蝶恋花》里的两句,“泪眼问花花不语,乱红飞过秋千去”。“泪眼”的根由是“含着泪水的眼睛”,属偏正名词。“泪眼”险些不作谓词使用,更挫折的是,“泪眼”总要和“璷黫”“盈盈”“相看”“婆娑”“渺茫”“迷离”“汪汪”一类的词语连用。
尽管唐时已有谓词性用法,可近几年才成为热词的“泪目”,很难说是古代汉语的当然剿袭。它的出现,仍然是年青东谈主无意利用议论语素组合在沿途的临时“创造”。“泪目”的词义,隐含一种锐利的致使意味和当即发生的特色。与由谓词性词素构成并占主流的谓词性词语比较,“泪目”其实相当不典型,像它这么由名词性身分构成的谓词性词语,倒颇具名词性词语的结构特征。
古代汉语、当代汉语中都不乏由名词性词素构成但具有谓词性功能的例子,如“首长”“鱼肉”“规戒”“雕刻”“死心”等,它们的动词义均源于名词义的彭胀。“泪眼”与其不同,“泪”与“眼”的联系不是比肩式,而是动宾式,语义类别属于专揽格,也即是“眼泪出于眼”。古汉语中与之近似的例子是“夫子所谓死活而肉骨也”(《左传》);当代汉语中接近的是“花眼”,“花”字因花朵种类种种、颜料秀美彭胀出璷黫迷乱而至璷黫不清的根由。
非自主动词
按照自主动词和非自主动词的差别,“泪目”属于典型的非自主动词,“表暗示外志、无心的动作活动,即动作活动发出者弗成解放专揽的动作活动,也显露变化和属性”。跟语义特征对应的,是“泪目”剖析出来的语法特色:它弗成用“不”放手说“不泪目”,凑合的说法是“没泪目”;弗成受“立地”等副词修饰;自后弗成跟专用的动量词“番、遍”;讲“××泪目”分歧适,说得昔时的抒发是“××泪目了”;“泪目”也不太能用在祈使句里,像“你迅速泪目”“你泪目吧”都不建树;也弗成放在“加以、进行、肯、值得”等词之后。
执行用例中,除了语义语法特征上的非自主性,使“泪目”成为非典型抒发的、貌似冗余的“目”字,成为突显锐利心思变化的依凭。《淮南子》中说,“且喜怒无常,有感而当然者也。故哭之发于口,涕之出于目,此齐愤于中而形于外者也”。这里“涕之出于目”活脱即是“泪目”的另一种说法,强调了“泪”之于“目”的场景性、即时性、爆发性变化,非常于径直放大了东谈主的内情愫绪。
“泪目”的含义具有综合性、包容性,它只抒发“泪出于目”,至于是含在眼里,照旧流到唇边;是泪眼璷黫,照旧泣不成声,读者可字据使用场景去念念象和臆测。这种形象的心思化意味,碰巧决定了它的专有价值。
语用自足
言语变化历程中,求新求异的转换心理是一种挫折力量,“泪目”的出现和使用固然受到其影响,不外更多的照旧取决于它专有的言语功用和价值。
“泪目”的非自主性语义语法特征,以及刻画形象时的纯真画面感,致使东谈主们在期骗中,总会尽量保捏其孤独,而不需要以致摈弃其他词语的修饰放手,毕竟在有限的语码刺目限制内,修饰放手词语会使线性语句拉长而漫衍或消解词语的显耀度。“泪目”以非常有限的身分完了了语义、语法、语用上的自足,这使其在很厚情况下不错“光杆”使用。它也不错和别的词语组合成句子,句中也粗略添加施事、受事等联系身分,比方,“哥哥见到30年前被姆妈毁掉的妹妹,两东谈主马上泪目”。
“泪目”也不错和别的副词组合成句,但径直修饰放手“泪目”的副词,口吻、时候、限制、含糊、频度等类别里,唯有“径直”“蓦地”“立马”这些粗略突显“泪目”爆发性心思的多见。“泪目”模式简略、功用专有,与承载“眼球效应”的著述标题自然顺应,因而常被放入题目当中。刘叔新曾说,“形象色调的丰富,是当代汉语的一种宝贵特色。许多词语含有关于所指明的对象的某种形象感。这即是形象色调”。“泪目”本人即是一种场景感、可视感的抒发,因而在自媒体和个东谈主的蚁合互动留言中,更成为一种具有样子包功能的、标签化、关节化的心思言语固定语。
(作家:李云龙,系中国评释出书传媒集团副编审)
SourcePh">